资源宝典 >> 案例库
案例分析2
一万只电灯泡——松下电器的成功决策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董事长松下幸之助早年曾在大队电灯公司工作。他对电灯泡着了迷,为了实现其改进电灯灯头的构想,不惜倾资从事改良的工作,并组成了松下电器公司。不巧公司成立之初,恰逢经济危机,市场疲软,销售困难。怎样才能使公司摆脱因境、转危为安呢?松下幸之助权衡再三,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拿出一万个电灯泡作为宣传之用,借以打开灯泡的销路。

灯泡必须备有电源,方能起作用。为此,松下亲自前往拜访冈田千电池公司的董事长,希望双方合作进行产品的宣传,并免费赠送一万只电灯泡。一向豪迈爽直的冈曰听了此言,也不禁大吃一惊,因为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合常理的冒险。但松下诚挚、果敢的态度实在感人,冈田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松下公司的电灯泡搭配上冈田公司的干电池,发挥了最佳的宣传效用。很快地,电灯泡的销路直线上升,干电池的订单也雪片般飞来。初创伊始的松下电器公司非但没有倒闭,反而从此名声大振,业务兴隆。

对于刚刚创办、家底不厚的松下电器公司来说,一万只电灯泡是个不小的数目。但松下在危机面前敢于孤注一掷、铤而走险,采取破釜沉舟的推销行动,因此震撼人心,争取了支持者,终于获得成功。

从决策理论的角度分析,松下电器公司起死回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本案例中松下运用了非程序性决策,这是赫伯特·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中提出的。他提出对于经济性的、反复出现的管理活动应由常规化的决策程序来处理,对于偶然性、多变化的管理活动由非常规化的决策程序进行处理;并且分析和处理非常规化决策时要大胆地创新。利益、效率往住随着创新而增加,而创新又往往同满足目标和渴望水平相联系。

案例中松下具有打破程序性决策思维方式、探索摆脱困境之路的刻意理性追求,在公司几乎要倒闭的情况下,制定并实施了拿出一万只灯泡做宣传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非程序决策,尽一团可能扩大灯泡的宣传范围,吸引用户认同松下电器公司的产品,从而赢得市场,使松下电器公司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