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3 |
 |
本案例所分析的是如何由阿拉斯加东北部的普拉德霍湾油田向美国本土运输石油的问题。
第一步:任务和环境。
要求运送200万捅。油田处在北极圈内,海湾长年处于冰封状态,陆地更是长年冰冻,最低气温达零下50℃。
第二步:提出竞争方案。
方案竞争的第一阶段,提出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由海路用油船运输。
方案二:用带加温系统的油管输送。
方案一的优点是每天仅需4-5艘超级油轮就可满足输送量的要求,似乎比铺设油管省钱。但存在的问题是:第一,要用破冰船引航,既不安全又增加厂费用;第二,起点和终点都要建造大型油库,这又是一笔巨额花费,而且考虑到海运可能受到海上风暴的影响,油库的储量应在油田日产量的10倍以上。归纳起来,这一方案的主要问题是:不安全、费用大、无保证。
方案二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成熟的管道输油技术。但存在的问题是:第一,要在沿途设加温站,这样一来管理复杂,而且要供给燃料,然而运送燃料本身又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第二,加温后的输油管不能简中地铺在冻土里,因为冻土层受热溶化后会引起管道变形,甚至造成断裂。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有一半的管道需要用底架支撑和作保温处理,这样架设管道的成本费要比铺设地下油管高出3倍。
第三步:决策人员的处理策略。
首先,考虑到安全和供油的稳定性,暂把方案二作为参考方案做进一步的细致的研究,为规划做准备。其次,继续拨出经费,广泛邀请系统分析人员提出竞争的新方案。
第四步:提出竞争方案三。
其原理是把含10%-20%氯化钠的海水加到原油中去,使在低温下的原油成乳状液,仍能畅流,这样就可以用普通的输油管道运送了。这个方案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并取得了专利。其实,这一原理早就用于制作汽车的防冻液了,把这一原理运用到这个工程中来,并断定它能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创造。
第五步:提出竞争方案四。
正当人们在称赞方案三的时候,另有两人提出了竞争方案四。这两人对石油的生成和变化有丰富的知识,他们注意到埋在地下的石油原来是油、气合一的,这时它们的熔点是很低的,经过漫长的年代以后,油气才逐渐分离。他们提出将天然气转换为甲醇以后再加到原油中去,以降低原油的熔点,增加流动性,从而用普通的管道就可以同时输送原油和天然气。与方案三相比,不仅不需要运送无用的海水,而且,也不必另外铺设输送天然气的管道了。这一方案的出现使得人们赞赏不已。由于采用这一方案,仅管道铺设费就节省了近60亿美元,比方案三省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