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货币政策的效果
(一)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1、货币政策的时滞
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实施到实现其全部效应的时间过程。
币政策时滞的长短、分布状况会对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主体(货币当局)以及货币政策实效产生不同影响。
2、合理预期因素
指社会经济单位和个人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并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反应。预期因素有时可能使货币政策归于无效。
3、其他因素
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受到其他外来因素或体制因素的影响。如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政治因素等。
(二)货币政策的执行原则(即货币政策如何执行)
1、货币学派——“单一规则”
中央银行应长期一贯地维持一个固定的或稳定的货币量增长率,不应该运用各种权力和工具操纵或管制各种经济变量。
2、凯恩斯学派——“相机抉择”
中央银行应当依据具体经济情况的变动,运用不同的工具和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金融和经济。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财政和银行都向社会注入货币,使社会的总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扩展,对经济活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前提是经济中存在大量未被利用的资源,否则会通货膨胀。
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当局紧缩银根,财政部压缩财政支出,双重压缩使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明显减少,总需求迅速收缩。这种政策配合能有效控制恶性通货膨胀,但要付出经济萎缩的代价。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财政收支严加控制,银行则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放松信贷。此政策适合于财政赤字较大,而经济又处于萎缩时采用。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银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同时国家动用历年结余,或用赤字办法来扩大支出。此政策配合适合于经济比较繁荣,而投资支出不足时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