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 第八章>>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 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一般过程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过程。

(一)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主要观点

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货币资产收益率下降;经济单位将决定购入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随之下降,投资者的投资将增加,引致总需求变化,导致产出发生变化。该理论认为传递过程的核心是“利率”。

2、传递过程

货币政策工具

Ms 货币供应量 I 投资 i市场利率 E 总需求(总支出) Y 收入

(二)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1、托宾的q理论

托宾将q定义为企业市值对重置成本的比值,通过引入q,发展了利率传导理论。其逻辑框架为: 。即当货币供应量MS增加时,利率i会相应下降。由于股票价格和市场利率呈反相关关系,所以股票价格会上涨,即Ps增加,q值上升,此时企业家通过发行股票获得相对低廉的投资品,企业家们的投资(I)增加引起总需求上升,国民收入(Y)增加。前提是生产要素价格存在粘性,其变化落后与利率的变动。

2、莫迪里安尼的财富效应理论

莫迪里安尼引入“生命周期理论”,补充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 即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利率下降,金融资产价格上升,人们的金融财富升值,恒常收入增加,导致消费支出和产出都增加。

3、信用可得性效应

信用可得性效应是指中央银行运用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向,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尤其在房地产产业影响突出。

(三)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主要观点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一开始会降低利率,银行会增加贷款,货币收入增加,物价上升,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增加,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因此该理论认为利率在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是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

2、传递过程

货币政策工具

Ms 货币供应量 E 总需求 Y 收入

三、货币政策的效果

(一)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1、货币政策的时滞

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实施到实现其全部效应的时间过程。


  

币政策时滞的长短、分布状况会对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主体(货币当局)以及货币政策实效产生不同影响。

2、合理预期因素

指社会经济单位和个人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并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反应。预期因素有时可能使货币政策归于无效。

3、其他因素

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受到其他外来因素或体制因素的影响。如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政治因素等。

(二)货币政策的执行原则(即货币政策如何执行)

1、货币学派——“单一规则

中央银行应长期一贯地维持一个固定的或稳定的货币量增长率,不应该运用各种权力和工具操纵或管制各种经济变量。

2、凯恩斯学派——“相机抉择

中央银行应当依据具体经济情况的变动,运用不同的工具和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金融和经济。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财政和银行都向社会注入货币,使社会的总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扩展,对经济活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前提是经济中存在大量未被利用的资源,否则会通货膨胀。

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当局紧缩银根,财政部压缩财政支出,双重压缩使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明显减少,总需求迅速收缩。这种政策配合能有效控制恶性通货膨胀,但要付出经济萎缩的代价。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财政收支严加控制,银行则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放松信贷。此政策适合于财政赤字较大,而经济又处于萎缩时采用。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银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同时国家动用历年结余,或用赤字办法来扩大支出。此政策配合适合于经济比较繁荣,而投资支出不足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