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融创新的宏观效应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需求总量,改变了广义货币结构。
①金融创新中出现了大量货币性极强的金融工具,具有较好的变现功能和支付功能。有些金融工具还能带来较高的收益,相对提高了持币的机会成本,人们在资产组合中强尽量减少货币的持有量,而增加非货币资产的比重,从而引起对传统货币需求的减少。
②金融电子化和支付结算系统的改革,缩小了现金的使用范围,而且活期存款的使用也在减少,从而导致货币需求不断下降。
2、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①金融创新产生了一系列既有流动性又有收益性的金融工具,从而改变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引起货币需求结构的变化。稳定性高的交易货币需求比重下降,而稳定性差的投机性货币需求比重上升,从而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下降。
②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变得复杂和不稳定。
③金融创新使货币与其他金融工具之间的替代性增强。短期内经济形势稍有变化就会引起资金在各类金融资产之间的大规模转移,从而导致狭义的货币需求变幻频繁。
(二)金融 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金融创新模糊了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创造存款的能力。
2、金融创新增强了金融机构货币创造能力。金融创新通过作用于现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法定存款比率和超额存款比率四个因素来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3、金融创新部分地削弱 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减少货币需求,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来改变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又通过扩大货币供给主体,加大货币乘数、创造新型存款货币,使得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中央银行的控制。使货币供给越来越受到经济内生变量的影响。
(三)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金融创新使得货币控制的中间目标复杂化。这主要是因为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增强,使货币外延变得模糊,中央银行很难把握货币总量的变化,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力。
2、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能够获得大量的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的资金,从而限制了“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的效力;金融创新使银行融资渠道多样化,不到万不得已时,银行不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贷款,从而“贴现率”工具的效力也会降低。金融创新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多种交易手段与场所,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但也同时增加了有效运用公开市场手段的难度。
3、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政策效率的时滞。由于金融创新深刻地影响了金融运行的过程,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多方面加以考虑,扩大了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供给过程,影响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而且大量创新金融工具的存在,使居民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不一定能象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预期的那样。从而造成的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