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记忆实验
一 填空
1、记忆和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包括
、
、再学法、重建法、
、记忆广度法和分散注意法。
2、
是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它可分为
、
和
三种主要形式。
3、使用自由回忆法进行记忆实验,能体现系列材料效应的
和
。
正确答案如下:
1、回忆法 再认法 部分报告法
2、系列回忆法 对偶回忆法 自由回忆法
3、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二 选择题
1. 记忆研究的先驱是:
A
艾宾浩斯
B
巴甫洛夫
C
巴特利特
D
斯金纳
2. 记忆的类型有
A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
B
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
C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D
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
三 名词解释
部分报告法
正确答案如下:
部分报告法的刺激呈现与全部报告法相同。斯珀灵的研究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 3×4的矩阵,刺激以50毫秒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例如音调:高音——第一行;中音——第二行;低音——第三行)报告相应的刺激行项目。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四 简答
1、记忆实验的变量有哪些?
2、比较系列回忆法和对偶回忆法
正确答案如下:
1、记忆实验的变量
自变量:刺激材料;刺激呈现的速度、间隔时间的长短;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的干扰条件;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
因变量: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成二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回忆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再认类实验有两种基本程序:第一是 “是/否”式的实验,第二种是“迫选再认”程序,这是“多择一”程序。
控制变量:从构思实验起,就要充分考虑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实验环境、仪器性能、间隔时间、计量精度、感觉通道、样本大小、被试者分布以及指导语等环节的编排准备,一般都要有效地防止干扰,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关于控制那些无从确切把握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包括被试的动机、态度、情绪等社会性的额外变量,以及机体内部的变量,如饥饿、病症、疲劳等。
2、系列回忆法和对偶回忆法
系列回忆法是后人对艾宾浩斯以及早期关于回忆研究程序的概括,这种方法的主旨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法。系列回忆法的基本程序: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先确定“熟练的标准”,要求被试者背诵实验材料,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为了达到所订“标准”,被试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经过多次治试”,实验者再根据时间或遍数确定被试者的回忆水平。
对偶回忆法又可称为成对联合法,是由卡尔金斯提出的。对偶回忆法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检验法。预期法的程序分成两步:第一步先单独显示刺激项目,要被试者努力预想对应的反应项目;第二步将刺激项目和反应项目成对呈现。预期法的实验程序首先改变了序列呈现的顺序,实验者每做完一轮就改变呈现排列,克服了上一提示对下一项目的刺激效应。其次改变不规则的插入式提示,排除了实验者提示操作中的额外于抗,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刺激--反应程序。检验法程序不同于预期法的地方是,被试者先学习材料的所有刺激和对应的反应项目。检验一般不规定速度,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让被试者回忆,但具体操作时实验者仍可限定时间,比如30秒。检验程序也是一轮一轮地进行的,一被试者全部通过为终结,而每实验一轮要改变呈现顺序。
五 案例分析题
要在一个实验中测定30个学生记忆无意义单词的能力,自变量是每个项目被诵读的次数,一次或五次,请分别采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进行实验,并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
解题思路分析:
被试间设计的特点是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于上述研究来说,就是将被试分成两组,每组十五个学生,一组学习五次,另一组学习一次。这种设计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我们就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在上述研究中,如果把五个记忆力特别好的人有意放在学习一次的小组中,而将五个记忆力特别差的放在学习五次的小组中,那么研究者就有可能得到误导的结果——学习次数不影响记忆效果,甚至学习一次的成绩更好。因此在被试间设计中,实验者为了尽量减少两个或多个组别中的被试差异,通常采用匹配和随机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