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精神障碍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文中,作者对40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与40名健康青少年的家庭环境特点进行测试和比较,发现患者家庭的亲密度、娱乐性、组织性明显低于健康组。
低亲密度说明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友爱、关心和支持。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其痛苦无处宣泄,长期积累,形成慢性刺激源,容易产生情绪的不稳定,孤独等。
低娱乐性使青少年生活在缺乏自由民主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家庭,缺少欢乐。父母安排活动少,或很少带孩子去外面游玩,影响青少在人际关系中的表达能力,与周围人群交往困难,阻碍个体的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低组织性家庭在安排家庭活动时毫无目的,责任分工不明确,家庭结构松散,长期可导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规则。
高矛盾性的家庭使青少年生长在一个相互攻击、相互指责的环境,与其低亲密度一致,使其过多的体验紧张、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期不良的家庭环境易使子女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从而为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提供了病前人格基础。大量的研究证明,不良的家庭环境不是针对某一疾病而是全面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让子女们身心健康,建设和谐,温馨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参考http://www.doc88.com/p-3844385769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