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拓展资源
教师讲堂
直播回放
当前位置:特色资源 >> 经典案例

电影《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片段  
  
   

1991年18岁的三合会会员刘建明(刘德华饰)听从大哥韩琛(曾志伟饰)的指示进入警校学习,想得到机会来做警方的卧底,但没想到在最后被选中的是另一个学生名叫陈永仁(梁朝伟饰),表面上是将其强迫退学,实际上则是让他进入三合会当卧底。刘建明从警校毕业后顺利的进入警局,并且职位步步高升,已成为刑事情报科A队的一员,在此期间他利用各种机会为韩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而陈永仁在这些年以来已经得到了韩琛的初步信任,但由于韩琛的案件始终没有破,他永远只能呆在黑帮,只有黄志诚警督(黄秋生饰)与他单线联系。2002年的一个晚上,根据陈永仁卧底情报,获知一批毒品即将交易,而交易的一方为韩琛,但由于当时刘建明及时将消息传给了韩琛使其成功逃脱,不过因此双方发现各自的内部具有“内鬼”,于是一场激烈的角斗由此展开。在最后的结局中,双方“内鬼”都认出了自己的身份,不过刘建明抢先一步,早已将陈永仁的彻底档案删除,使其永远也无法恢复身份,而最后陈永仁也死在了韩琛的另一个警方卧底枪下。

片中永仁作卧底跟随韩琛(曾志伟饰)已有两年的时间,为了得到他的信任不惜以身试法,一次又一次犯上而且违背自己的愿意。上司黄志诚没有办法控制这样的局势,陈永仁也渐渐迷失了自己,于是警署让他去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李心儿(陈慧琳饰)治疗。在催眠治疗期间,陈永仁泄露了自己真正身份,李心儿半信半疑间,对陈永仁的个性和背景发生了兴趣。她想去了解他,帮助他,走进他的内心,而陈永仁也只有在李心儿的诊所里才能找回最真实的自我。最后,陈慧琳扮演的心理医生对梁朝伟饰演的卧底警探陈永仁逐渐由单纯的咨访关系变为恋人关系。

事实上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随着咨询的深入,来访者对咨询师发展出依恋(即来访者“爱上”了咨询师)的情况并不在少数,作为一名咨询师,应该如何把握住自己在咨询中的地位?如果来访者产生了依恋该如何处理好这样的情况?

目的:

 

通过案例进一步理解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伦理原则。

 

分析: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要确立自己的角色。作为一个职业,心理咨询师应尽力帮助来访者,然而职业与生活分离也是咨询师需要注意的一点。心理咨询师、应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能与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或现有设备条件等等的局限,不应卷入到来访者的生活中。弗洛伊德著名的O.安娜的案例事实上就是由他的一位同行转介而来,而转介的原因正是O.安娜对那位精神科医生发生了移情。在工作中,一旦来访者发生移情,对咨询师发展出依恋,那么根据情况咨询师应考虑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来访者转介给其他咨询师,转介时应尤其注意方法,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对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

 

目的:

 

掌握并运用本章关于异常行为的界定标准,了解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异常行为的鉴别与诊断标准。

 

设计意图:

 

让学生熟练掌握异常行为的社会文化鉴别标准、统计学鉴别标准、功能鉴别标准等知识点。

 

分析:

 

1、该中年女性兴奋性过高,夸张吹牛,无故情绪高思维快,行为多,情绪不稳定,言语和行为过多与少语少动,情绪低沉,孤独,悲观自责交替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周期短,转换频率快,三个月内四次典型的躁狂------抑郁交替,从病情表现,每次发作均达到了躁狂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2、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根据CCMD-331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

抑郁发作:本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相的、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观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减退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精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仅以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严重标准】严重危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3、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躁狂。

4、治疗策略:

心理治疗:(1)认知治疗。纠正病人的认知歪曲,建立灵活积极的思考方式,练习新的应对方式。(2)人际关系治疗。解决病人的人际关系问题。治疗重点不涉及防卫机制和内心冲突等内在心理结构问题,但会处理犹豫不决、歪曲的思维和社会功能损害对人际关系的不良影响。(3)行为治疗。对病人反复训练,达到矫正不良之目的。(4)心理分析治疗。改变病人的结构和特征,而不是单纯的缓解症状,增强人际信任与合作,提高应对悲伤等负性情绪的能力。(5)家庭治疗。帮助病人减少尤其婚姻、恋爱、家庭等事件等引发的负性情绪和妥善应对各种事件,降低疾病复发机会。

药物治疗:再普乐(奥氮平)5毫克/日,百优解20mg/日,一个月后症状缓解,维持治疗一年。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