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拓展资源
教师讲堂
直播回放
当前位置:特色资源 >> 经典案例

512·汶川大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汶川县映秀镇的村民做好了准备——绝地大转移。服从政府安排,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家乡,跋山涉水,前往迁移地——新都区新繁镇。面对在这片土地上即将展开的新生活,每个人心中不禁感概万千。

如下图,请根据他们的想法,分析这些行为:

 

“应对”指的是个体面对应激,不断调动自身能力资源而做出的认知调整或行为努力。为了享有美好的生活,我们应尽量克服应激障碍并乐观开朗地应对各种问题。

正确的心态即是在逆境和挫折中积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冷静寻找今后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通过进一步学习,知道如何来识别一些对象遭遇困境所产生的心理应激障碍信号,并采取恰当措施,有效解决有相关实际问题。

 
 

目的:

 

掌握并运用本章关于异常行为的界定标准,了解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异常行为的鉴别与诊断标准。

 

设计意图:

 

让学生熟练掌握异常行为的社会文化鉴别标准、统计学鉴别标准、功能鉴别标准等知识点。

 

分析:

 

1、该中年女性兴奋性过高,夸张吹牛,无故情绪高思维快,行为多,情绪不稳定,言语和行为过多与少语少动,情绪低沉,孤独,悲观自责交替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周期短,转换频率快,三个月内四次典型的躁狂------抑郁交替,从病情表现,每次发作均达到了躁狂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2、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根据CCMD-331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

抑郁发作:本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相的、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观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减退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精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仅以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严重标准】严重危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3、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躁狂。

4、治疗策略:

心理治疗:(1)认知治疗。纠正病人的认知歪曲,建立灵活积极的思考方式,练习新的应对方式。(2)人际关系治疗。解决病人的人际关系问题。治疗重点不涉及防卫机制和内心冲突等内在心理结构问题,但会处理犹豫不决、歪曲的思维和社会功能损害对人际关系的不良影响。(3)行为治疗。对病人反复训练,达到矫正不良之目的。(4)心理分析治疗。改变病人的结构和特征,而不是单纯的缓解症状,增强人际信任与合作,提高应对悲伤等负性情绪的能力。(5)家庭治疗。帮助病人减少尤其婚姻、恋爱、家庭等事件等引发的负性情绪和妥善应对各种事件,降低疾病复发机会。

药物治疗:再普乐(奥氮平)5毫克/日,百优解20mg/日,一个月后症状缓解,维持治疗一年。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