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子(化名) 极度危险的“溜冰”
他叫刚子,外企白领,首次吸毒年龄21岁,毒龄3年。
刚子说,“冰”就是这种感觉,“溜”完之后你去跳舞去,怎么摇头都是最好看的,在舞池里你是第一。
刚子所说的“溜冰”是吸食冰毒。新型毒品冰毒,也被称为“冰”,在各类新型毒品中,毒性最为强烈,只要吸食一次就能成瘾,刚子3年前第一次吸食冰毒,完全是因为年轻人的急强斗狠。
采访中,刚子坚持说他自己最看不起沾毒品的人,所以他选择了冰毒。直到现在,他仍然固执地认为冰毒不是毒品,只有海洛因才是。他说他知道海洛因肯定是不能碰的——“我知道家财万贯,抽几年之后也全没了,我不想毁了我一生,因为我还年轻呢!”
刚子:可以说这事比较现眼,不过说出来也没有关系,最后我回到我的房间洗澡,地毯上有白点的东西,我就觉得全是“冰”,看桌子上的筷子,看那些东西全是吸管,然后我就立马蹲在地上了,在地上吸地毯,我知道我脑袋是清醒的,不过我走这条线了,我特别想吸这个东西。
由于新型毒品的这种隐蔽性和迷惑性,使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它的危险性,在刚子的周围,就有一群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把吸食冰毒的行为称为“溜冰”,吸毒甚至成为了他们眼中的一种时尚。在青春的悸动中,他的朋友,他的朋友的朋友,源源不断地加入到“溜冰”行列,形成了一个个圈子,彼此间互称“冰友”,他们在很多秘密聚会中通宵跳舞,甚至发生集体性行为,“群体伤害”是新型毒品比海洛因更毒的一面。
刚子:还是年轻人比较喜欢刺激,比如说我去组一个局(组织一个活动)我拿一百瓶药,或者有K粉,基本都一千多块钱(一瓶药)。
在这些所谓的“冰友”中,还有很多都是大学生,他们借助网络寻找可以教他们体验这种刺激的玩伴,很多学生没有吸毒所需的经济来源,他们只能绝对服从其他“冰友”来维持吸毒。
刚子:学生他不图你别的,跟我们一块儿“溜冰”,他能去玩就行,因为这东西吸引力很强,只要他沾上了就不行了。
专家解析
何颂跃博士:新型毒品错乱神经
新型毒品主要是会对人体的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树突周边的神经纤维会慢慢被新型毒品溶解破坏,之后神经纤维虽然可以再自身修复,但是再长出来的纤维已无法复原成原来那种整齐的序列,而是形成了互相交叉的连接,这时脑子里的神经就会发生错乱,形成真假难辨的幻觉。
小白鼠“吸毒”浑身颤抖
对于很多吸食新型毒品的青年来说,服毒后所产生的幻觉让他们感到惊恐和匪夷所思,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
为了更为直观地观察新型毒品对生理机体的伤害,我们委托上海市毒品研究中心做了一次动物实验,给小白鼠打甲基苯丙胺,相当于一个人服2片摇头丸;剂量再大一些,相当于吃3片(摇头丸),看它们有什么反应。
20分钟后,小白鼠不同的反应就出现了:注射了摇头丸的白鼠开始不停地兜圈,步态摇晃,而加大剂量服用摇头丸的小白鼠则竖起了身上的毛,开始浑身颤抖。在音乐的刺激下,它们的兴奋状态则更明显。
为什么新型毒品会在娱乐场所里面使用最多呢?因为这个毒品吸食进去以后,有音乐这种感觉,相关的这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也大量分泌,这个5-羟色胺一分泌以后,人们的一种欲望就马上增强。对音乐有特别的感受力,领悟力忽然之间提高了,如果他不在音乐里疯狂的HI,他反而感觉到非常难受,就像开加了速的汽车,他必须要快速地开,你要让他慢慢开他就觉得难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