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 4.4 应激与危机/自杀干预 >> 电子讲义
第四节 应激与危机/自杀干预  
 

一、应激干预

1. 认知改变

2. 情绪调节

3. 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

4. 提供社会支持

二、自杀的危险信号

(一)自杀的危险信号

1. 被“死”的念头所包围,强烈的绝望无助感;

2. 反复或不断谈及死亡的话题或自己欲死的决心、打算等;

3. 极端的社会退缩,断绝亲属、朋友交往等;

4. 行为、心境的突然改变,突然的大量喝酒或使用药物等;

5. 突然放弃平时的珍爱或突然向亲友赠送礼品钱财等。

(二)自杀的危险信号

1. 家族史:家族中有过自杀的榜样,风险性大大增加;

2. 神经生理学:过低的5-HT水平与冲动、激惹、过度反应密切相关;

3. 目前存在的心理障碍或疾患;

4. 所遭遇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5. 现有的人生—社会支持系统。

海明威家族的自杀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7月2日用双筒猎枪自杀。当年其父29岁时用左轮手枪自杀。 恩斯特·海明威的孙女,一位成功的好莱坞女演员,正当盛年之时仿效其祖父自杀。

(三)偏见与谬误

1. 真要自杀的人绝不会挂在嘴上说;

2. 那些一天到晚都在说要自杀的人最不会去自杀;

3. 那些很强悍很有主见很镇静的人绝不会去自杀;

4. 只有那些很懦弱、爱哭爱闹的人才会去自杀;

5. 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可能自杀。

三、危机干预

1. 危机:因为自然或人为所造成的灾难性冲击、引起迅疾而破坏性改变的生态学或社会心理事件;严重超出了当事人(群)或社会机制的通常应对能力,导致当事人创巨痛深、可能产生崩溃或毁灭性的灾难后果。

危难、危险之中蕴涵着机遇、机会

2. 危机干预

通过提供物质援助、情感关怀、应对策略与技能的学习,帮助当事人学习并尝试更有效的应对机制,重建社会人际支持关系,缓冲或预防心理创伤反应,促进创伤心理康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视危机为挑战,将痛苦视为警觉,视为成长的激素,将未来视为机会。

干预者给予当事人积极的希望而不是绝对的承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康复的。

研究证明大多数人都能战胜危机而获得成长,通过专业而规范的干预能明显转危为机。

四、自杀干预原则

1. 组织自杀干预小组(单咨询师的力量不足以应付危机):迅捷、效率、合作;

2. 识别高危人群;

3. 检出高危个体的风险因素;

4. 消除或排除自杀工具及条件;

5. 解决即刻危机或困难,提供缓冲机会;

6. 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7. 提供应激应付策略,帮助解决危机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