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程大纲 |
|
|
|
|
主讲教师:郭秀艳
教材:杨治良《实验心理学》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
|
一、课程性质及地位:
实验心理学是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它涉及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原理、设计、方法、仪器、技术和资料处理等问题,是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里的一重要分支,也是现代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逻辑,了解心理学史上的重大实验以及当代研究的新方法,能看懂和评价科研论文,以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内容 |
|
|
第一讲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及对它们的操作与控制;掌握心理实验的程序;了解实验心理学发展的简史
【教学内容】
1.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2.心理实验的程序
3.实验心理学简史 |
|
第二讲 实验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知道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了解多变量实验设计;掌握常用的实验数据统计方法。
【教学内容】
1.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2.多变量实验设计
3.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
第三讲 反应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
知道什么是反应时及反应时的种类;了解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和方法;知道影响反应时的内外因素;掌握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的减数法、加因素法和开窗实验。
【教学内容】
1.反应时间的性质
2.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和方法
3.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4.用反应时间分析信息加工的方法 |
|
|
第四讲 传统心理物理法
【教学目的要求】
知道什么是阈限及其操作定义;掌握测量的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掌握三种心理量表法。
【教学内容】
1.阈限的性质
2.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
3.心理量表法 |
|
第五讲 现代心理物理法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传统阈限概念的局限性;掌握信号检测论的原理与相关指标的计算;了解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教学内容】
1.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2.信号检测论的原理
3.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
|
第六讲 注意
【教学目的要求】
知道心理学中三大注意理论以及相关实验;理解注意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操作定义;掌握当前研究注意的主要方法;了解注意的应用研究
【教学内容】
1.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2.注意的操作定义
3.注意的研究方法
4.注意的应用研究 |
|
第七讲 视觉实验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视觉实验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掌握视觉的基本实验研究,包括视觉适应、视敏度、闪光融合频率;掌握颜色的视觉现象以及视觉的颜色现象;了解颜色的心理效应。
【教学内容】
1.视觉研究中的变量
2.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
3.颜色视觉
4.颜色的心理效应 |
|
第八讲 听觉实验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听觉实验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掌握音高和响度与声音刺激的频率、振幅、周相之间的关系,音高和响度的感知规律;知道听觉的基本实验以及常见的听觉现象。
【教学内容】
1.听觉实验中的变量
2.听觉的二个基本属性
3.听觉的基本实验 |
|
第九讲 知觉实验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知觉实验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掌握知觉的组织规律、错觉以及知觉的恒常性;掌握空间知觉线索以及视觉运动知觉的主要现象。
【教学内容】
1.知觉研究的基本变量
2.知觉现象的研究
3.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
|
第十讲 记忆实验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记忆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以及研究所使用的材料;掌握传统的记忆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
2.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 |
|
第十一讲 内隐记忆实验
【教学目的要求】
知道什么是内隐记忆及其研究领域;了解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掌握内隐记忆的测验方法;知道什么是内隐学习及其特征,了解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研究。
【教学内容】
1.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
2.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
3.内隐记忆的测验方法
4.内隐学习 |
|
|
第十二讲 思维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思维的行为测量、出声思维、建构认知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其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推理、决策领域中的研究;认识思维中无意识过程;了解思维的计算机模拟——人工智能的操作定义及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
1.思维的研究方法
2.思维研究的领域
3.思维中的无意识过程
4.思维和人工智能 |
|
第十三讲 情绪的实验研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情绪实验研究的传统方法以及情绪实验研究的变量;知道情绪的生理指标;掌握表情研究方法和主观体验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
1.情绪实验研究概述
2.情绪的生理指标
3.表情研究方法
4.主观体验测量方法 |
|
第十四讲 心理实验室常用仪器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仪器在心理实验中的作用,目前心理实验仪器发展的趋向;了解感知觉、记忆、情绪和技能类实验常用仪器以及计算机在心理学上应用。
【教学内容】
1.仪器在心理实验中的作用
2.感觉类实验仪器
3.知觉类实验仪器
4.记忆类实验仪器
5.情绪和技能类实验仪器
6.计算机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
|
说明:
由于采用的是网络教学,教学实验环节很难进行,学生很难直接操作实验仪器进行实验,为此本课程以视频的形式提供一些重要的实验操作过程,以弥补这一不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