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学
  教师队伍
  课程介绍
  考核要求
 
  当前位置:教师队伍 > 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 | 主讲教师_庄锦英 | 主讲教师_杨治良
   
 
一、基本信息
 姓名  杨治良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38 年 10 月  最终学历  哲学学士
 学位  博士  职称  教授
 所在院系  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电话  021-62233484  传真  021-62232236
 学术职务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科学》杂志主编
 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
 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E-Mail  zlyang@psy.ecnu.edu.cn
 通讯地址(邮编)  上海市中山北路 3663 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200062 )
  研究方向   实验心理学、心理学应用
二、近五年来的教学情况
1)讲授的主要课程:
“ 实验心理学 ”实验课,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授课2学期),从1980年9月至今,心理系本科生,共29届,近五年约300人 ;“心理实验技术 ”,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从198年2月~2007年7月,心理系硕士研究生,共22届,近五年约160人;“高级实验心理学”,专业课,4学时/周, 从1991年9月至今,心理系博士研究生,共1 届,近五年约120人;“高级认知心理学”,专业课,3 学时/周,从1991年9月至今,心理系博士研究生,共18届,近五年约120人;“心理学应用专题”,专业课,3学时/周,从1991年9月至今,心理系博士研究生,共18届,近五年约85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共 10 届 26 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共 22 届 60 人;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共 17 届 55 人;指导进修教师 20 人,访问学者 15 人。每年直接指导的各级学生总数约 300 人;组织本科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进行实验研究。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① 教育部创名牌课程:实验心理学项目(2001 ~ 2005),完成了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多项相关建设,包括教材的编写和完善、“ 实验指导手册 ” 的修订、实验教学仪器的研制等。
② 教育部教育科学 " 十五 " 规划重点项目“ 学生内隐社会认知的特点和发展研究 ”(2002-2005)(批准号 DBB010525 )。
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度“ 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 ”项目,《基础实验心理学》一书入选。
4)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① 学习与记忆的无意识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06.6
② 内隐记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心理学探新》 2006.4
③ 英语学习策略量表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的测量报告 《心理科学》 2006.4
④ 内隐记忆的启示 《上海教育科研》 2004.7
⑤ 无意识认知的探索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3
5)获得的教学表彰 / 奖励:
① 主持的“ 国家理科基地《心理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 2001年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华东师范大学特等奖。
② 1999 ~ 2000 学年中,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荣获华东师范大学“ 华为奖教金 ”。
③ 2005年,主持建设的《实验心理学》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6)从事网络教育的经验及在本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杨治良教授从2004年至今,参与了华东师大应用心理学专业网络教育学科建设工作,参与了学习资源建设规划,并支持开发了《实验心理学》网络课程、课程学习大纲、练习测试题库等网络学习资源;同时参加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指导、面授、疑难问题解答等工作。
 
三、近五年来的科研情况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①“四种记忆相互关系的研究”(2002 ~ 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
②“内隐学习研究”(2002 ~ 2005)(教育部十五规划第一批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③“负性内隐社会认知(恐怖、攻击等)的研究”( 2005 ~ 2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④“人类记忆的多重机制及其能力培养研究”(2006~200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负责人。
⑤“人类攻击性行为研究”(2005~2007)(上海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项目负责人
2)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① Cultur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stressors and coping skills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2003.2 (第二作者)
② 意识和无意识权衡现象的四个特征《心理科学》 2003.6 (第一作者)
③ 短时间延迟条件下错误记忆的遗忘 《心理学报》 2006.1 (第一作者)
④ Prospective memory performance across adolescenc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6.2 (第二作者)
⑤ 错误记忆的产生是否依赖对词表的有意加工 : 无意识激活的证据 《心理学报》 2007.1 (第二作者)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 奖励:
① 2003 年,论文“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内隐性 —— 兼论内隐和外显的 “ 钢筋水泥 ” 关系”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心理学类二等奖。
② 2006 年,论文“局中人和局外人的决策差异研究”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③ 2007 年,论文“短时间延迟条件下错误记忆的遗忘”获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