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讲堂
01 绪论
02 政府的角色
03 政府组织
04 公务员制度
05 行政领导
06 行政决策
07 行政执行
08 依法行政
09 行政监督
10 政务公开
11 行政问责制
12 行政效率
学习内容 >> 第二章 >> 拓展资料
  政府该不该干涉给孩子起名字?

给孩子取名希特勒被剥夺监护权

美国新泽西州一名3岁男孩因取名“阿道夫·希特勒”近日被警方从父母身边带走。

新泽西当地警方已经证实了小“希特勒”及其两个妹妹被带走的消息,而且小“希特勒”的父母也已经搬了家,但警方并未给出带走这三个孩子的原因,只是称孩子们目前正在新泽西一家青少年家庭服务中心生活。当地法庭将择日审理此案,决定父母是否继续享有监护权。

邻居表示,父母很爱三个孩子,没有发现任何虐待行为。身为德裔的父亲希斯称,给孩子取名“希特勒”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德国祖先,而且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响亮。

报道称,这位35岁的德国裔男子,为让自家小儿的名字“举世无双”,竟然给他起名叫“阿道夫·希特勒”,以至于为儿子举办生日晚会订蛋糕时,本地商家纷纷拒绝,理由是,类似“希特勒”这样臭名昭著的字样“不适合出现在本商店提供的生日蛋糕上”。这一答复让“希特勒”的父母感到颇为沮丧。夫妇最后终于辗转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沃尔玛商场订到了他们需要“希特勒”生日蛋糕。在随后的生日晚会中,他们邀请了12名不同族裔的小朋友参加,以显示其没有种族歧视。男孩父亲希斯强调,人的名字只是个“符号”而已,并不意味着他儿子长大后的行为举止会像希特勒一样遭世人唾弃。

可是,这对自称“非种族主义者”的父母给另外俩孩子取的名字也都带有极其强烈的“种族主义者色彩”。在接受采访时,这位父亲竟然是一副二战德军士兵的打扮,家里到处装饰着德国纳粹党所用的十字记号。商家还透露,这对夫妻有一次订蛋糕甚至要求在蛋糕上出现纳粹党卫军的“卐”字标志。

东张西望:政府干涉取名

美国和英国,给孩子取名都坚持罗马法原则,即在不带有任何欺骗目的的情况下,人们有权根据个人的爱好、喜恶,使用和更换自己的名字。而在德国,却与之略有微殊,都有细致的规定:比如新娘婚后要接受新郎的姓,德国新娘则可将其原姓以连字号的形式加在其新名字中,例如,英卡·施密特嫁给卡尔·纽曼后,命名即为英卡·纽曼-施密特。

德国同法国、英国、美国一样,早就有详尽的《姓名法》,给孩子取名或改名,都要依法办事。其法规曰:必须是基督教承认的名字;名与姓搭配后,不能有歧义,如听起来是不好的字眼,便会影响孩子的前程;不能用产品的名字命名,等等。

东张西望:政府干涉取名(续)

近10年来,德国人起名时的见解和所持态度已有较大改变。譬如,Edward(爱德华)和其他的英式教名,在前东德采用的机会是西德的两倍,这表明了前东德人对西方文化的向往;Sarah(萨拉)以及在纳粹统治期间曾禁止使用的犹太教名,在上世纪末都变得流行起来,也许这正是对纳粹时期屠杀犹太人的一种补偿。

为孩子取名“上帝”,很过瘾吧?不过这在德国是行不通的。德国政府向来对民众之事设想周到,父母为孩子取名字也在国家管辖之内。理由是父母替孩子取个稀奇古怪的名字,将使孩子成为被嘲笑的对象,是不为孩子着想的自私行为。因此,为了保护孩子的权益,国家有权干涉父母取名。

上世纪90年代德国新生儿最盛行的五个名字之一的“凯文”,并不是德国本土的名字,而是美国影星“凯文寇斯纳”的魅力,使其大为走红;注册官员对凯文这个名字倒是没有异议。不过,另一个好莱坞明星“琥碧戈德柏”(WhoopyGoldberg)的名字就碰了壁。注册官员认为,在英文里,makingwhoopee是狂欢的意思,whoopy与whoopee同音,因此就难过关卡。上个世纪90年代被退回的名字还有Gott(上帝)、Zufall(巧合)、Bierestuebl(小酒吧)等。

有些父母对这些异议会上法院据理力争,有的家长则用智取。一位德国女士游夏威夷时,不时听到peony(牡丹)这个字,于是决定为千金取名为pioni。她自知这个名字可能难以通过,就事先请在巴基斯坦大使馆的友人,写了一封信给登记处的户政官员,证明pioni是巴基斯坦的名字,此计果然得逞。

如果家长和注册官员为一个奇特的名字争执不下时,甚至双双都会向大学的姓名学专家求教。莱比锡大学的姓名学专家布里埃莱·罗德就非常繁忙,她平均每月要接待350例姓名咨询。

近年来,德国人更加流行给新生儿起些新奇独特的名字。日本人敢于用“魔鬼”给男孩取名,而素以秩序和严谨著称的德国人仿佛也不甘落后,竟以“巴伐利亚”、“耶稣”、“索莱伊”、“阿里埃尔”、“欧洲”、“亚洲”、“股票交易指数”为孩子命名。很多家长皆希望自己的孩子前途远大而与众不同,所以取一个独特的名字,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一个好的开端。连那些注册官员,对此也显得较为宽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