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讲堂
01 绪论
02 政府的角色
03 政府组织
04 公务员制度
05 行政领导
06 行政决策
07 行政执行
08 依法行政
09 行政监督
10 政务公开
11 行政问责制
12 行政效率
学习内容 >> 第六章 >> 6.1 行政决策概述

1.决策意味着选择,是人类的一种理智性的选择,不同于动物具有的根据条件反射作出的选择。

决策是指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其目的,改变环境而进行的一种设计、选择和决定活动及其成果。决策既与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关,也与人们的需要有关,最终还与人们的行动有关。决策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自古以来就存在,而决策作为一种理论和科学是二十世纪30年代后随着管理科学的兴起而形成的。赫伯特·A·西蒙是现代决策理论的奠基人,他在《行政行为:对行政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管理决策新科学》等著作中阐述了决策的含义,对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原则、程序化的决策和非程序化的决策、组织机构的建立同决策过程的联系等作了分析。

决策是一个过程。决策表现为人们的一种意识行为,而不是一种实践行为。决策是一种设计、安排、选择、决定,而不是一种认识、反映、了解、揭示。决策是描绘蓝图,而不是说明对象、现状和环境。管理决策是组织基于对环境的认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所作出的组织未来的行为选择。管理决策有它的系统、方式、步骤和方法,有它的依据、要求和价值标准。

决策是一种成果。决策表现为人们的一种思维产品,而不是一种现实的产品和服务。决策可分为行为决策和行为规范决策。行为决策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情况的决策,如关于某项工程、某个战役或某个经营的决策;行为规范决策是指制定行为规范的决策,它不涉及某个具体行为,如制定政策、法令、规章或方针等的决策。决策的成果化为现实有赖于决策方案的执行,决策与执行是管理活动的两个必要环节。

决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行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针对性。即针对提到议事日程上需要作出决定的问题。(2)目标性。决策是为了达到某个预定的目标。(3)选择性。决策是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后作出选择。(4)可行性。决策方案能付诸实践,解决问题,收到预期效果。(5)预测性。要预见未来行动的环境、条件和效果。

2.行政决策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组织为实现有效管理公共事务的目标,依照国家法律和既定政策,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这一定义具有以下内涵:(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组织。行政决策是处理国家行政事务时作出的决定,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才能成为决策的主体。所以,在我国,行政决策的主体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2)行政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行政决策是为了解决和处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领域的事务,寻找有效解决之道。(3)国家法律和政策是行政决策的依据。行政管理是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执行活动,行政决策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和法律来制定。(4)行政决策应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和程序。现代决策理论为行政决策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决策模式和方法,行政决策过程具有规律性的结构程序,行政决策还必须遵循国家法律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

行政决策是管理决策的一种,具有一般管理决策的共性特征。行政决策作为政府机关实现行政职能的一种行政行为,又具有区别于企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决策的特征。

(1)行政决策主体的合法性。行政决策是一种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行政决策必须有政治合法性基础,行政决策主体应按照法定规则和程序被授予相应的行政权力,否则就不具有合法性。

(2)决策问题的全局性。国家行政机关是社会公共管理机构,它一般是以国家或社会整体的名义实施管理,因此行政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总是具有全局性,与全社会成员的利益相关。即便是地方政府的决策,除了考虑本地区的利益以外,也必须顾及国家整体的利益,谋求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

(3)决策内容的广泛性。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是由行政管理职能的广泛性决定的。现代行政管理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卫生、军事、外交、环境等领域。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细化,社会生活多样化,加之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使得政府决策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大。虽然政府在管理模式和手段上有差别,但是公共决策范围的扩大化是一种趋势。

(4)决策行为的非赢利性。任何行政决策都是处理和解决国家公共事务,反映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物质利益的创造者是社会,是企业和个人。政府作为国家公共机构,它并不存在自己的利益,行政决策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为目的。政府通过制定科学而合理的政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人民。但这并不表明行政决策不考虑经济效益,政府是公共财政的支出者,政府的决策必须讲求经济效益,要力争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5)决策实施的强制性。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决策,通常是以法规、规章、命令等形式出现,属于行政管理法规,具有法律强制性。行政决策一经作出,行政机关就借助于公共权力的威力,强制性地在决策所涉及的对象范围内实施。行政决策所涉及的任何组织、个人,包括行政机关及其成员,都必须服从决策,不得违背。

3.行政决策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行政决策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中央决策、地方决策

这是按照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层次上的不同进行的划分。中央决策也称国家决策,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解决全国性的、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处理的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问题进行的决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特点。地方决策是指地方各级政府为解决本地区范围的公共事务问题进行的决策,具有局部性、执行性、策略性的特点。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

这是按照决策问题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行的划分。战略决策是为解决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开展的决策活动。战术决策是为实现战略决策而作出的局部性的、有关具体方法、措施和步骤的决策。

(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这是按照决策满足的条件和对决策后果的可控程度的不同进行的划分。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面对一个确定的环境和条件,每种方案的实施结果均能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就可以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面对两种以上不能确定的环境和条件,因而每个方案也都有不能确定的实施结果,但这些结果出现的概率是可以预测的,决策有一定把握,又要冒一定的风险。不确定型决策是决策者对面临的不同环境和条件难以预测,因而方案实施的后果不能确定,决策毫无把握。

确定型决策较易,运用决策技术方法就能帮助决策者作出抉择。进行风险型决策需要有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体制,提高决策的预见能力,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型决策难度大,是对决策者的极大考验,需要决策者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高超的管理才能和较完备的专业知识。

(4)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

这是按照决策问题出现的机会的不同进行的划分。常规决策也称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问题经常重复出现,解决这类问题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决策者遵循既定的模式就可以解决问题。非常规决策也称非程序化决策,其所解决的是不经常发生的、往往无常规可循或问题重大需特殊处理的问题。